当您为危险环境选购防爆设备时,一张薄薄的“防爆合格证”是产品安全性的最有力证明。然而,证书上那一串看似复杂的字母和数字,究竟在向我们传递什么信息?
其实,这正是国际通用的“防爆安全语言”。读懂它,您就能清晰地了解这台设备的安全边界。今天,我们就来为您一一破解这张证书上的“安全密码”。
核心密码:防爆标志
整张证书的灵魂,在于 “防爆标志”。它通常遵循一个标准格式:Ex [防爆型式] [气体类别] [温度组别] [设备保护级别]。
让我们以一个常见的标志为例,进行拆解:Ex db IIC T4 Gb
- Ex:防爆“身份证”
这是国际通用的防爆标识,是“Explosive”的缩写。只要看到这个标志,就代表该产品是经过认证的防爆电气设备。
- db:如何实现防爆?(防爆型式)
这代表了设备所采用的核心防爆技术。
- d(隔爆型): 像一个坚固的保险箱,即使内部发生爆炸,也能凭借坚硬的外壳将火焰和爆炸能量封锁在内,不会引燃外部环境。
- e(增安型): 不对“点火花”设防,而是在正常工作时不会产生火花、电弧的部件上,采取额外措施(如增强绝缘、加大间距)来提高安全性。
- i(本质安全型): 从源头控制能量,将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限制在极低水平,即使产生电火花,其能量也不足以引燃可燃气体。常见于仪表、传感器等。
- 其他还有 p(正压型)、m(浇封型) 等。一台设备也可能同时采用多种技术,标志上会显示为
de、ed 等。
- IIC:能对抗哪种气体?(气体类别)
这指明了设备适用于哪一类爆炸性气体环境,根据气体的危险程度划分。
- IIC级: 最具爆炸危险的气体,如氢气、乙炔。
- IIB级: 中等危险气体,如乙烯。
- IIA级: 危险性较低的气体,如丙烷、甲烷。
【选型关键】:高等级可覆盖低等级。例如,标有 IIC 的设备可以安全地用于 IIC、IIB、IIA 所有环境,但反之则不行。
- T4:自身“体温”有多高?(温度组别)
它规定了设备在运行时,其表面最高温度不会超过的限值,防止因高温表面引燃周围气体。
- T1: 450℃ / T2: 300℃ / T3: 200℃ / T4: 135℃ / T5: 100℃ / T6: 85℃
【选型关键】:数字越大,要求越严格,设备表面温度必须越低。T4组设备(表面温度≤135℃)不能用于要求T5或T6(温度更低)的场所。
- Gb:有多“可靠”?(设备保护级别)
这代表了设备在发生故障时,依然能保持防爆性能的“可靠程度”。
- Ga (很高保护): 即使在罕见的故障状态下也是安全的。适用于气体长期存在的0区。
- Gb (高保护): 在预期故障状态下是安全的。适用于气体偶尔存在的1区。
- Gc (增强保护): 仅在正常运行状态下是安全的。适用于气体短暂存在的2区。
证书上的其他关键信息
除了防爆标志,以下信息同样至关重要:
- 证书编号: 如
CJEx23.12345,这是证书的“身份证号”。CJEx代表发证机构,23代表2023年颁发。您可通过此编号在发证机构官网查询真伪。
- 产品型号与名称: 确保您采购和安装的产品,与证书上所载的型号完全一致。
- 依据标准: 如
GB/T 3836.1-2021,表明产品严格遵循了国家防爆电气标准进行设计和检验。
总结:让安全一目了然
现在,我们再回头看 Ex db IIC T4 Gb 这个标志,它所讲述的安全故事就非常清晰了:
“这是一台隔爆型防爆设备,能安全用于包括氢气在内的IIC类爆炸性气体环境1区,其表面温度最高不超过135℃,并具备高等级的故障保护可靠性。”
选择防爆设备,就是选择安全。 我们坚信,透明的信息是安全的基础。希望这篇解读能帮助您成为防爆设备选型的“内行”,为您构筑坚实的安全防线。